好氧反硝化去除低浓度NOx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卢乐, 黄少斌. 好氧反硝化去除低浓度NOx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5): 1124-1128.
引用本文: 卢乐, 黄少斌. 好氧反硝化去除低浓度NOx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5): 1124-1128.
Lu Le, Huang Shaobin. Dynamic modeling of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NOx by aerobic denitrif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1, 5(5): 1124-1128.
Citation: Lu Le, Huang Shaobin. Dynamic modeling of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NOx by aerobic denitrif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1, 5(5): 1124-1128.

好氧反硝化去除低浓度NOx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777019)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项目(20100106-3)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009B050900005)

  • 中图分类号: X701

Dynamic modeling of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NOx by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 Fund Project:
  • 摘要: 在好氧条件下,对利用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 filter,BTF)反硝化净化废气中NOx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模型探讨,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分析NOx在BTF内传质以及生物降解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NOx在气相和生物膜相的质量守恒方程,结合Fick定律和好氧条件下的Monod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方程,最终得到了NOx在BTF中“吸附-微生物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表明,BTF中好氧反硝化过程为一级反应过程,利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进口浓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出口浓度的影响,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86
  • HTML全文浏览数:  917
  • PDF下载数:  91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5-18
卢乐, 黄少斌. 好氧反硝化去除低浓度NOx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5): 1124-1128.
引用本文: 卢乐, 黄少斌. 好氧反硝化去除低浓度NOx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5): 1124-1128.
Lu Le, Huang Shaobin. Dynamic modeling of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NOx by aerobic denitrif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1, 5(5): 1124-1128.
Citation: Lu Le, Huang Shaobin. Dynamic modeling of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NOx by aerobic denitrif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1, 5(5): 1124-1128.

好氧反硝化去除低浓度NOx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777019)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项目(20100106-3)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009B050900005)

摘要: 在好氧条件下,对利用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 filter,BTF)反硝化净化废气中NOx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模型探讨,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分析NOx在BTF内传质以及生物降解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NOx在气相和生物膜相的质量守恒方程,结合Fick定律和好氧条件下的Monod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方程,最终得到了NOx在BTF中“吸附-微生物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表明,BTF中好氧反硝化过程为一级反应过程,利用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进口浓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出口浓度的影响,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