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张宇楠, 赵文晋, 郭霖, 黎娜, 李鱼. 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 (3): 53-57.
引用本文: 张宇楠, 赵文晋, 郭霖, 黎娜, 李鱼. 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 (3): 53-57.
ZHANG Yu-nan, ZHAO Wen-jin, GUO Lin, LI Na, LI Yu. Impacts of Mixed Bacteria on th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0, (3): 53-57.
Citation: ZHANG Yu-nan, ZHAO Wen-jin, GUO Lin, LI Na, LI Yu. Impacts of Mixed Bacteria on th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0, (3): 53-57.

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宇楠(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污染防治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501)

Impacts of Mixed Bacteria on th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 Fund Project:
  • 摘要: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内源体系:Fe、Mn、Cu、Zn和Pb;外源体系:掺杂Cu、Zn和Pb后的Fe、Mn、Cu、Zn和Pb)一定时间(45d)内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混合菌对体系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混合菌的加入促进了沉积物中Fe向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转变,Fe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混合菌的掺杂导致了Mn向稳定态的移动,体系中Mn的各形态除可交换态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混合菌可以提高Mn的生物有效性;混合菌的存在增加了内源体系中Zn的铁锰氧化态稳定性,外源体系中混合菌的添加促进了其活化作用,与混合菌前33d降低金属有效性相矛盾;混合菌加入使内源体系中Pb残渣态和外源体系中有机质结合态升高,与混合菌加大Pb的有效性不吻合;混合菌可导致内源体系Cu的铁锰氧化物含量增加和铁锰氧化物态下降、Cu的生物有效性提高,而外源体系中前Cu的碳酸盐结合态上升,混合菌降低了Cu生物有效性。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
  • HTML全文浏览数:  32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10-28
张宇楠, 赵文晋, 郭霖, 黎娜, 李鱼. 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 (3): 53-57.
引用本文: 张宇楠, 赵文晋, 郭霖, 黎娜, 李鱼. 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 (3): 53-57.
ZHANG Yu-nan, ZHAO Wen-jin, GUO Lin, LI Na, LI Yu. Impacts of Mixed Bacteria on th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0, (3): 53-57.
Citation: ZHANG Yu-nan, ZHAO Wen-jin, GUO Lin, LI Na, LI Yu. Impacts of Mixed Bacteria on th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in the Surface Sedimen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0, (3): 53-57.

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宇楠(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污染防治
  • 1.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长春 130012;
  • 2.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沈阳 110021;
  • 3. 沈阳化工研究院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501)

摘要: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内源体系:Fe、Mn、Cu、Zn和Pb;外源体系:掺杂Cu、Zn和Pb后的Fe、Mn、Cu、Zn和Pb)一定时间(45d)内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混合菌对体系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混合菌的加入促进了沉积物中Fe向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转变,Fe的生物有效性显著提高;混合菌的掺杂导致了Mn向稳定态的移动,体系中Mn的各形态除可交换态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混合菌可以提高Mn的生物有效性;混合菌的存在增加了内源体系中Zn的铁锰氧化态稳定性,外源体系中混合菌的添加促进了其活化作用,与混合菌前33d降低金属有效性相矛盾;混合菌加入使内源体系中Pb残渣态和外源体系中有机质结合态升高,与混合菌加大Pb的有效性不吻合;混合菌可导致内源体系Cu的铁锰氧化物含量增加和铁锰氧化物态下降、Cu的生物有效性提高,而外源体系中前Cu的碳酸盐结合态上升,混合菌降低了Cu生物有效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