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圭白. 水质工程学: 上册[M]. 2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 韩亚红, 邱珊, 马放, 等. 强化生物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8, 44(10): 6-10.
[3] 郑亚楠, 滝川哲夫, 郭建华, 等. SBR法常、低温下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的实现及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9): 935-940. doi: 10.3321/j.issn:1000-6923.2009.09.008
[4] 刘宏, 彭永臻, 卢炯元, 等. 间歇曝气比在短程硝化中对硝化活性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 39(12): 1317-1321.
[5] 李亚峰, 秦亚敏, 谢新立, 等. 间歇曝气条件下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7): 1518-1521.
[6] 彭党聪. 供氧模式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 1999, 17(6): 10-13.
[7] 高春娣, 李浩, 焦二龙, 等.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及其特性[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 41(1): 116-122.
[8] 梅翔, 占晶, 谢玥, 等. 运行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实现短程硝化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19): 96-99.
[9] 于德爽, 殷金兰, 王晓霞, 等. 控制 DO及FA条件下短程硝化过程系统稳定性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12): 2677-2680.
[10] 孙洪伟, 吕心涛, 魏雪芬, 等. 游离氨(FA)耦合曝气时间对硝化菌活性的抑制影响[J]. 环境科学, 2016, 37(3): 1075-1081.
[11] 刘宏. 间歇曝气SBR完全短程硝化+ASBR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17.
[12] LIU Y W, NGO H H, GUO W S, et al. The roles of free ammonia (FA) in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 review[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9, 123: 10-19. doi: 10.1016/j.envint.2018.11.039
[13] 杨超, 陈红梅, 龙腾锐, 等. 以羟胺为底物的自养脱氮微量热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4): 1125-1128.
[14] 李冬, 李晓莹, 杨杰, 等. SBR中不同曝气方式下CANON工艺的启动与运行[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 49(9): 109-116. doi: 10.11918/j.issn.0367-6234.201604003
[15] 吴鹏, 张诗颖, 宋吟玲, 等. 连续流反应器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维持机制[J]. 环境科学, 2016, 37(4): 1472-1477.
[16] 王琳, 徐新阳, 张铭川. 间歇曝气对化肥废水的短程硝化性能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1): 146-153.
[17] 李冬, 郭跃洲, 劳会妹, 等. 进水碳氮比对缺氧/好氧SBR亚硝化系统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9, 51(2): 1-7. doi: 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3131
[18] 张立成, 党维, 徐浩, 等. SBR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及影响因素[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5): 2272-2276.
[19] 张昭, 李冬, 曾辉平, 等. 交替好氧/缺氧下城市污水部分亚硝化的实现[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23): 18-22.
[20] 赵志瑞, 焦海华, 崔丙健, 等. 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运行条件与微生物群落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 36(4): 1399-1405.
[21] HERMANSSON A, LINDGREN P E. Quantification of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in arable soil by real-time PCR[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1, 67(2): 972-976. doi: 10.1128/AEM.67.2.972-976.2001
[22] 张岩, 孙凤侠, 谢杭冀, 等. 四区一体反应器冬季启动脱氮特性及硝化菌群结构分析[J]. 环境科学, 2015, 36(9): 3339-3344.
[23] 殷峻, 徐恒娟. 生物膜内自养硝化菌与异养菌竞争关系的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 2013, 29(5): 181-185. doi: 10.3969/j.issn.1001-7119.2013.05.043
[24] 卞伟, 李军, 赵白航, 等. 硝化污泥中AOB/NOB对硝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8): 2395-2401.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6.08.020
[25] 刘宏, 南彦斌, 李慧, 等. 间歇曝气模式下曝气量对短程硝化恢复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8, 39(2): 865-870.
[26] 李俊, 陈益明, 张健, 等. 环境温度下中试氧化沟短程硝化的启动及运行[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 34(3): 7-13.
[27] 郭英. SBR生物脱氮过程进水C/N及FA对微生物硝化特性影响试验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13.
[28] 周群英, 王士芬.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 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9] 高春娣, 王惟肖, 李浩, 等. SBR法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短程硝化效率的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03-409.
[30] 蒋轶锋.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及运行效能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31] 孙洪伟, 于雪, 高宇学, 等. 游离氨(FA)对氨氧化菌(AOB)活性抑制动力学试验[J]. 环境科学, 2018, 39(9): 4294-4301.
[32] 董宝刚. 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养猪沼液的特性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3] 张宇坤, 王淑莹, 董怡君, 等. 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对亚硝态氮氧化菌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42-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