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胜亮, 吴立峰. 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4): 286 − 291.
|
[2] |
约日古丽卡斯木. 艾比湖流域经济—生态系统耦合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9.
|
[3] |
王语嫣. 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度分析[D]. 乌鲁木齐: 塔里木大学, 2019.
|
[4] |
孜比布拉·司马义, 杨胜天, 杨晓东, 等.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与水环境质量协调度[J]. 中国沙漠, 2020, 40(1): 88 − 96.
|
[5] |
王蕾, 孜比布拉·司马义, 杨胜天, 等. 北疆城市化发展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 49(4): 43 − 53.
|
[6] |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841 − 848.
|
[7] |
陈涛, 徐瑶. 生态足迹法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 土壤通报, 2006, 37(1): 65 − 67.
|
[8] |
刘浩, 王青, 李秀娟. 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3): 627 − 633.
|
[9] |
张宝安, 张雪花, 张宏伟. 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的区域发展协调性研究[J]. 生态经济, 2007(10): 50 − 53.
|
[10] |
姜秀华. 生态文明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绍兴市为例[J/OL]. 中国商论, 2019(21): 182-183.
|
[11] |
贾培煜, 陈佳宁. 山西省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变化[J]. 中国沙漠, 2020, 40(1): 179 − 186.
|
[12] |
刘战国, 陈中武 刘振清, 等. 构建黄河生态经济轴带放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N]. 河南日报, 2019-11-15(14).
|
[13] |
张飞宇. 基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1): 79.
|
[14] |
刘思思.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商, 2016(24): 39.
|
[15] |
张瑞萍.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 2016(12): 179 − 183.
|
[16] |
聂毓敏.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文献综述[J]. 经贸实践, 2015(12): 23 − 24.
|
[17] |
LANTE V, FENG Q. Assessing income, population, and technology impacts on CO2 emissions in Canada: Where’s the EKC?[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57(2): 229 − 238. doi: 10.1016/j.ecolecon.2005.04.006
|
[18] |
王振波, 方创琳, 王婧. 1991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J]. 地理学报, 2011, 66(12): 1658 − 1668.
|
[19] |
童思聪.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J]. 上海节能, 2019(7): 595 − 600.
|
[20] |
博乐市统计局. 博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 (2019-05-30)[2019-10-30]. http://tjj.sh.gov.cn/tjgb/20200329/05f0f4abb2d448a69e4517f6a6448819.html.
|
[21] |
吴建寨, 李波, 张新时.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8(11): 2554 − 2558.
|
[22] |
约日古丽卡斯木, 孜比布拉·司马义, 王蕾, 等. 新疆博乐市生态环境变化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响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1): 260 − 267.
|
[23] |
张乃明, 陈冬花, 邢菲, 等.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新疆干旱区博乐市生态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39(1): 154 − 159.
|
[24] |
徐涵秋. 基于压缩数据维的城市建筑用地遥感信息提取[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5, 10(2): 223 − 229.
|
[25] |
DEFRIESR S, TOWNSHEND J R G. NDVI-derived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s at a global sca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4, 15(17): 3567 − 3586. doi: 10.1080/01431169408954345
|
[26] |
汪楠. 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估及问题分析[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4): 16 − 23.
|
[27] |
王鹏, 王亚娟, 刘小鹏, 等. 基于RS与GIS的沙坡头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4): 250 − 256.
|
[28] |
王雪, 杨存栋.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 215 − 217.
|
[29] |
阮君. 淮河经济带安徽段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分析[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9(6): 10 − 13.
|
[30] |
邓淇中, 邹雨情. 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8(1): 37 − 44.
|
[31] |
廖重斌. 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在环境教育定量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20(5): 28 − 31.
|
[32] |
邓聚龙. 灰色系统论文集[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
|
[33] |
周秀文. 灰色关联度的研究与应用[D]. 长春: 吉林大学,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