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辉, 史先念. 京津冀都市圈低碳城市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4): 4 − 8. doi: 10.3969/j.issn.1672-190X.2018.04.002
[2] 尹沛卓, 李端杰. 基于碳汇理念的城市绿地布局优化-以日照市主城区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 贵阳: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389-394.
[3] ARGIRO D, MARIALENA N. Vegetati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microclimatic analysis and benefits[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3, 35(1): 69 − 76. doi: 10.1016/S0378-7788(02)00081-6
[4] 李辉, 赵卫智. 北京5种草坪地被植物生态效益的研究[J]. 中国园林, 1998, 14(4): 36 − 38.
[5] 代巍. G101北京段公路绿化的温湿度调节及固碳释氧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6] 刘路阳. 北方几种城市绿化树种碳汇能力研究[D].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 2012.
[7] 郭佳. 基于碳平衡理念的沈阳建筑大学低碳校园规划研究[D]. 沈阳: 沈阳建筑大学, 2014.
[8] 郭兆武. 景观植物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9] 杨江. 适宜北方林下种植的地被植物[J]. 新农业, 2015(9): 32 − 33. doi: 10.3969/j.issn.1002-4298.2015.09.021
[10] 黄柳菁, 张颖, 邓一荣, 等. 城市绿地的碳足迹核算和评估—以广州市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2): 65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