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春林, 黄涛珍.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 行政论坛, 2019, 26(4): 116 − 121. doi: 10.3969/j.issn.1005-460X.2019.04.017
[2] 刘建军, 李小雨. 城市的风度: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与社区善治—以上海市爱建居民区为例[J]. 河南社会科学, 2019, 27(1): 94 − 1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1-21)[2021-03-0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1/21/content_5359620.htm.
[4] 杜欢政, 刘飞仁.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难点及对策[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1): 134 − 144.
[5] 钱小霞.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研究—基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9(10): 82 − 83.
[6] 郭施宏, 陆健. 城市环境治理共治机制构建—以垃圾分类为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0(Z1): 132 − 141.
[7] 孙壮珍. 风险感知视角下邻避冲突中公众行为演化及化解策略—以浙江余杭垃圾焚烧项目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1(4): 55 − 64.
[8] 道格拉斯·C·诺思. 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 杭行译, 韦森, 译审. 上海: 格致出版社, 2014: 28-30.
[9] 范仓海. 中国转型期水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9): 1 − 7.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1.09.001
[10] 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M]. 陈郁,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7-9.
[11] 陈思勤, 楼紫阳. 生活垃圾源头的分类减量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海为例[J]. 上海城市管理, 2016, 25(1): 33 − 38. doi: 10.3969/j.issn.1674-7739.2016.01.009
[12] 杨雪锋, 王淼峰, 胡群. 垃圾分类: 行动困境、治理逻辑与政策路径[J]. 治理研究, 2019, 35(6): 108 − 114. doi: 10.3969/j.issn.1007-9092.2019.0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