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录三, 黄国鲜, 王璠, 等. 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主要问题、形势与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5): 1081 − 1090.
|
[2] |
杨诗笛, 曹星星, 吴攀, 等. 贵州草海岩溶湿地水体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93 − 102.
|
[3] |
薛巧英, 刘建明. 水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与应用分析[J]. 环境工程, 2004, 22(1): 64 − 66. doi: 10.3969/j.issn.1000-8942.2004.01.020
|
[4] |
孙涛, 张妙仙, 李苗苗, 等. 基于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4): 185 − 190.
|
[5] |
刘琰, 郑丙辉, 付青, 等. 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3): 49 − 55.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13.03.010
|
[6] |
汪红军, 颜昌龙, 李嗣新, 等. 洪湖水质空间特异性及主导因子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2, 28(3): 72 − 75.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12.03.016
|
[7] |
杜耘, 陈萍, SATO Kieko, 等. 洪湖水环境现状及主导因子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4): 481 − 485. doi: 10.3969/j.issn.1004-8227.2005.04.017
|
[8] |
蔡广强, 张金松, 刘彤宙,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南方某市水库水质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 41(S2): 88 − 94.
|
[9] |
郭苗, 张飞, 张海威, 等. 艾比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空间变异特征分析[J]. 环境工程, 2017, 35(7): 146 − 151+140.
|
[10] |
李丹, 杨光, 倪春迪, 等. 松嫩平原北部耕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J]. 环境工程, 2019, 37(4): 186 − 191.
|
[11] |
李慧晴, 叶爱中. 基于地形加权的降水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 54(1): 28 − 37.
|
[12] |
殷小琴. 2019年如泰运河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J]. 水利技术监督, 2020(4): 29 − 32. doi: 10.3969/j.issn.1008-1305.2020.04.010
|
[13] |
李晓宇. 宁夏沙湖水体透明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D]. 银川: 宁夏大学, 2018.
|
[14] |
聂小芬, 杨正健, 王从锋, 等. 澜沧江梯级水库建设下水体电导率和浊度时空分布特征[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1): 18 − 24.
|
[15] |
秦保平, 孙韧, 王德龙, 等. 引滦河道中水质偏碱的起因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1999(5): 43 − 47. doi: 10.3321/j.issn:1001-6929.1999.05.012
|
[16] |
唐金艳, 曹培培, 徐驰, 等. 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对水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 83 − 89.
|
[17]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18] |
蒋火华, 朱建平, 梁德华, 等.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与水质类别判定的关系[J]. 中国环境监测, 1999(6): 3 − 5.
|
[19] |
周淼, 李维刚, 易灵.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 41(12): 173 − 177. doi: 10.3969/j.issn.1673-1212.2016.12.039
|
[20] |
陈丹艳, 周威, 段婧婧, 等. 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污水的生理响应及相应脱氮效率[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36(6): 1468 − 1474. doi: 10.3969/j.issn.1000-4440.2020.06.016
|
[21] |
张佳敏, 高健, 杨诚, 等. 以鲢、鳙养殖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武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湖泊科学, 2020, 32(6): 1771 − 1783. doi: 10.18307/202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