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EPPESEN E, NGES P, DAVIDSON T A, et al. Zooplankton as indicators in lakes: a scientific-based plea for including zooplankton in the ec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lakes according to the European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J]. Hydrobiologia, 2011, 676(1): 279. doi: 10.1007/s10750-011-0831-0
[2] WANG C, VIKTÓRIA B, STENGER-KOVACS C, et al. Enhanced ecological indication based on combined planktic and benthic functional approaches in large river phytoplankton ecology[J]. Hydrobiologia, 2018, 818(1): 163 − 175. doi: 10.1007/s10750-018-3604-1
[3] 郑丙辉, 田自强, 张雷, 等. 太湖西岸湖滨带水生生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营养状况[J]. 生态学报, 2007, 27(10): 4214 − 4223.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7.10.032
[4] 褚一凡, 赵闪闪, 李杲光, 等. 陈桥东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 36(8): 23 − 29. doi: 10.11988/ckyyb.20171424
[5] 章宗涉, 黄祥飞.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 科学出版社, 1991.
[6] 齐文启, 连军, 孙宗光.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相关技术说明[J].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22(1): 4.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10-213.
[8] 兰开勇, 刘碧洪, 彭德清, 等. 独木河春季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 39(1): 8.
[9] 窦勇, 霍达, 姜智飞, 等. 海河入海口表层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4): 647 − 655.
[10] 杨丹丹, 周贤君, 陈江凤, 等. 北盘江大峡谷流域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40(2): 639 − 648.
[11] 江卓韵, 何德权, 潘晓赋, 等.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21, 40(2): 56 − 66.
[12] 王宇飞, 赵秀兰, 何丙辉, 等. 汉丰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J]. 环境科学, 2015(3): 922 − 927.
[13] 王华, 杨树平, 房晟忠, 等.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2): 544 − 552.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6.02.034
[14] 闵文武, 王培培, 李丽娟, 等. 渭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9): 1397 − 1406.
[15] 张珊, 商乃萱, 张金羽, 等. 淮河流域西淝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水生态学杂志, 2020, 41(4): 81 − 89.
[16] 胡莲, 邹曦, 郑志伟, 等. 三峡水库神农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水生态学杂志, 2020, 41(6): 27 − 36.
[17] 张春梅, 米武娟, 许元钊, 等.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环境评价[J]. 水生态学杂志, 2021, 42(3): 47 − 54.
[18] 黄国佳, 李秋华, 陈椽, 等. 贵州高原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功能分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 2015, 35(17): 5573 − 5584.
[19] 王勇, 王海军, 赵伟华, 等. 黄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J]. 湖泊科学, 2010, 22(5): 700 − 707.
[20] 马健荣, 邓建明, 秦伯强, 等.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33(10): 3020 − 3030.
[21] 彭水秀, 张坤, 邓道贵, 等. 南漪湖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物学杂志, 2019, 36(1): 35 − 38.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19.01.035
[22] 许木启, 曹宏, 王玉龙. 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汉沽稳定塘水质净化效能相互关系的研究[J]. 生态学报, 2000, 20(2): 283 − 287.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0.02.018
[23] 胡俊, 池仕运, 郑金秀, 等. 基于CoCA分析的长江干流浮游动植物群落交互影响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12): 2200 − 2207.
[24] 王海邻, 刘玉飞, 任玉芬, 等. 北京市河流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J]. 环境科学, 2019, 40(8): 3568 − 3576.
[25] 吴晓敏, 郝瑞娟, 潘宏博, 等. 黄浦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6): 1128 − 1137.
[26] 吴江涛. 延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及管理建议[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7] 裴晓龙, 丁强, 杨玉珍, 等. 2013—2017年延河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39(2): 115 − 117.
[28] 周梦公, 郭雅妮, 惠璠, 等. 延河水质污染现状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 41(1): 90 − 93. doi: 10.3969/j.issn.1673-1212.2016.01.026
[29] 孙晓梅, 刘绍平, 段辛斌, 等. 长江中游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淡水渔业, 2021, 51(3): 3 − 12. doi: 10.3969/j.issn.1000-6907.2021.03.001
[30] 陈红, 刘清, 潘建雄, 等. 灞河城市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9, 39(1): 173 − 184.
[31] 黄兰贵, 殷环环, 张航, 等. 鄱阳湖出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分析[J]. 水利水电快报, 2021, 42(8): 77 − 82.
[32] 林青, 由文辉, 徐凤洁, 等. 滴水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4, 34(23): 6918 − 6929.
[33] 王汨, 杨柏贺, 马思琦, 等. 北运河水系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8(4): 121 − 126.
[34] 徐梅, 吴芳仪, 刘靓靓, 等. 焦岗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5): 1254 − 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