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建林, 张琛.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能源环境保护, 2017, 31(3): 42 − 45. doi: 10.3969/j.issn.1006-8759.2017.03.013
[2] 陈永锔. 对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4): 22 − 24. doi: 10.3969/j.issn.1673-2251.2017.04.031
[3] 许杨, 张小青, 杨大晟. 高压输电线路工频电磁环境[J]. 电力学报, 2007, 22(1): 9 − 14. doi: 10.3969/j.issn.1005-6548.2007.01.003
[4] 罗超, 查智明, 姚为方. 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和应对[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3): 11 − 13. doi: 10.3969/j.issn.1673-1212.2012.03.003
[5] 濮文青, 王圣, 宋燕燕, 等.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与实践[J]. 电力环境保护, 2009, 25(2): 38 − 40.
[6] 赵吴鹏. 高原地区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 26(7): 102.
[7] 科普中国. 高原气候[EB/OL]. [2021-05-2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5%8E%9F%E6%B0%94%E5%80%99/712568?fr=aladdin#ref_[3]_38628.
[8] 李莉. 云端上的电力天路——记藏中电力联网工程[J]. 中国科技奖励, 2017(8): 39 − 40. doi: 10.3969/j.issn.1672-903X.2017.08.009
[9] 张宪洲, 何永涛, 沈振西, 等. 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3): 306 − 312.
[10] 吕永达, 谭玲. 高原气候特点及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J]. 旅行医学科学, 1999, 5(1): 1 − 6. doi: 10.3969/j.issn.1006-7159.1999.01.001
[11] 王丽婷, 李亚楠, 焦卓彬. 基于DEA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21(4): 192 − 195.
[12] 龙陵波. 一种履带式喷水车: , CN205518747U[P]. 2016.
[13] 吕俊友. 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评价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3.
[14] 韩欢欢. 基于场论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6.
[15] NUNNALLY J C. Psychometric Theory[M]. New York: New York L MC Graw-Hill Inc. , 1978.
[16] 于树江, 王维, 李艳双. 基于生命周期的高阳纺织产业集群路径发展特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4): 77 − 80.
[17] 刘军. 总监理工程师执业信用评价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0.
[18] 谭景明, 龙迪. 藏中联网输变电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11): 170 − 173. doi: 10.3969/j.issn.1009-3788.2017.11.088
[19] 戴明丽, 许伟, 钱谊, 等. 330 kV兰州-西宁-格尔木青海段输变电的生态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9): 4175 − 4179.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9.09.129
[20] 谭景明, 龙迪. 藏中联网输变电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J]. 管理纵横, 2017(11): 170 − 173.
[21] 樊杰, 徐勇, 王传胜, 等. 西藏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J]. 科学通报, 2015, 60(32): 3057 − 3066.
[22] 梁波.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环境土工问题的探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22): 2639 − 2642.
[23] 王晓晖, 刁海璨, 卢艳超, 等. 输变电重大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8(3): 83 − 89.
[24] 张立新. 电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临河北50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