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污染物非均相分离与控制”专题

非均相微界面过程广泛存在于天然水化学、水污染形成及水质净化中。环境微界面是影响污 染物转移转化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污染物的非均相微界面作用过程也是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 要基础。深刻认识上述过程对于水体污染防治、水中污染物净化、水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微界面过程往往涉及水中颗粒粒径极小的细微颗粒物,所发生的反应一般为非均相过 程,污染物的转移和转化也通常发生在界面间。在现代环境水质科学范畴内,水体颗粒物包括了 所有粒度大于 1 nm 的微粒实体,且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城市景观水体、城市污水、工业废 水、油气田采出液等各种体系。上述颗粒物大小不同、组成多样、成分复杂,属于典型的非均相介质。根据颗粒物特性、水质净化目标和应用场景需求等,国内 外发明发展了气浮-沉淀、磁加载混凝、超磁分离、加砂高速沉淀、膜分离等固液分离技术,开发 了实现上述过程的适配反应器和集成工艺。此外,对于油气田采出液等包含油、气、水、砂等复 杂非均相介质的非稳态体系,往往可通过构造适合气泡或油滴聚集、颗粒碰撞、砂粒沉降的反应 器,利用物理手段实现非均相介质的分离和去除。 基于上述认识,《环境工程学报》编辑部组织了“水中污染物非均相分离与控制”专题,邀请 国内在该领域有长期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经历的研究团队撰稿,从不同角度较系统地介绍 了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以期为该领域技术创新、行业进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