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城镇一级注重点源污染 (生活源和工业源) 的控制与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城镇内水体水质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改善[1]。而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未被有效控制是水体黑臭频发和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2]。此外,大量径流雨水涌入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造成生活污水被稀释并溢流至水体,导致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进厂浓度”偏低,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还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能耗和药耗[3]。因此,解决好城镇降雨径流污染问题对我国城镇水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4]。为更好地改善我国城镇水环境质量,我国实施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以下简称“水专项”) ,期间产出了大量关于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的技术。这些技术已在海河、太湖、巢湖、三峡库区、滇池、京津冀和粤港澳等重点流域开展了了工程示范,为我国城镇水体的水质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撑[5]。然而,当前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具体处于何种水平,尚存在哪些问题,并未开展系统性研究。
本文通过梳理水专项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相关课题产出的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并对其进行技术成熟度和系统成熟度评估,解析当前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产出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成熟度评估及该技术体系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Assessment of urban rainfall runoff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level improvement and challenges i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roduced by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
摘要: 系统梳理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有关课题产出的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通过对其进行技术和系统成熟度评价来解析我国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面临挑战,为进一步推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我国在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研发和应用的大部分单项关键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已达到7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城镇径流污染问题;在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中,支撑技术系统成熟度为4级,达到系统发展验证阶段,能够用于开展系统的工程设计,减少集成风险;4个关键技术环节和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系列的系统成熟度分别为3级和2级,在技术环节和系列方面仅仅形成系统及设计开发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集成风险,形成组合技术。因此,我国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单项技术成熟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以加强技术和系统的集成,并开展集成创新,使整体技术系列能达到满足任务需求的设计、运行和处理能力,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向应用效益最佳的方向优化和发展。Abstract: This article carefully sorted out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urban runoff pollution elimination researched or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in “Eleventh Five-Year Plan” and “Twelfth Five-Year Plan”. According the readiness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se key technologies,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urban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the challenges it faced were discussed, which will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nfall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ies, the treatment of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bod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 lot of research work in the field of urban rainfall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a. Most of single key technologies which had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had reached level 7 readiness, which c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rainfall pollu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in China. In the urban rainfall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system, the supporting technology system had a readiness 4th level, reaching the stage of system 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 enabling systematic engineering design to reduce integration risks. The system readiness of four key technical links and urban rainfall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series had reached 3rd and 2nd level,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echnical links and series, only system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formed to reduce system integration risk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form combined technologie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readiness of single technologie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system, carry out integrated innovation, so that the overall technology series can achieve the design,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sk, and optimize and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best application benefit in the system life cycle.
-
表 1 技术就绪度等级评价准则
Table 1. Technical Readiness Level Evaluation Criteria
等级 等级描述 等级评价标准 成果形式 1 发现基本原理或看到基本原理的报道 治理需求分析,技术原理清晰,研究并证明技术原理有效 需求分析及技术基本原理报告 2 形成技术方案 提出技术概念和应用设想,明确技术的主要目标,制定研发的技术路线、确定研究内容、形成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实施方案 3 通过小试验证 关键技术、参数、功能通过实验室验证 小试研究报告 4 通过中试验证 在小试的基础上,验证放大规模后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数据 中试研究报告 5 形成工艺包或产品、平台整体设计,技术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 形成治理技术工艺包整体设计、技术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或验证 论证意见或可行性论证报告 6 通过技术示范/工程示范 关键技术、参数、功能在示范企业、流域示范区中进行示范,达到预期目标 技术示范/工程示范报告、专利、软件著作权 7 通过第三方评估或用户验证认可 通过第三方评估或经用户试用,证明可行 第三方评估报告,示范工程依托单位应用效益证明 8 得到推广应用 在其他污染企业或其他流域得到广泛应用 形成技术指南、规范标准或者一定规模的工程应用 9 规范化/标准化 通过专业技术评估和成果鉴定,在地方治污规划或可研中得到应用,或形成技术指南、规范 形成技术指南、规范标准并且得到较大规模的工程应用 表 2 系统成熟度等级评价准则
Table 2. System Readiness Level Evaluation Criteria
等级 SRL取值 对应阶段 描述 1 0.00~0.10 基础技术研究 进行新技术的实验分析以及应用构想 2 0.10~0.39 概念定义 定义初始概念,以及系统和技术开发策略 3 0.40~0.59 技术开发 降低技术风险并确定合适的技术组合 4 0.60~0.79 系统开发与验证 开发系统功能,验证系统的协同性、安全性、有效性 5 0.80~0.89 生产 达到满足任务需求的生产能力 6 0.90~1 使用与保障 在全寿命周期内保证系统以应用效益最佳方式运行 表 3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成熟度等级评估结果
Table 3. Evaluation Results of Urban Rainfall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编号 评估技术 依托课题 立项初 项目验收 现状 TRL SRL TRL SRL TRL SRL 1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 2 2 2 1.1 诊断评估技术 — 2 3 3 1.1.1 污染解析技术 — 2 4 4 1 降雨径流对受纳水体污染程度估算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1 6 6 2 山地城市面源污染负荷模型预测技术 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2 6 7 3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产汇污模型与预测技术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4 6 6 4 基于径流系数和污染物削减系数的城市径流水量水质过程表达技术 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 1 7 8 5 植草沟径流污染削减模拟与预测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3 5 5 6 渗透型路面削减雨水径流模型模拟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1 6 6 1.1.2 系统方案设计技术 — 2 4 4 7 基于“浓度控制”雨水调蓄的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最佳综合运转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2 6 8 8 城区雨水滞留利用适用性技术 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3 7 8 9 城区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适用性技术 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3 7 7 10 基于改进型SWMM和单位投资环境效益的截流倍数优选技术 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2 6 6 11 城市面源污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与模型模拟技术 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 1 8 9 12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过流能力测试装备与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削减及径流调控技术研究 3 8 8 13 集成截流-调蓄-处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削减及径流调控技术研究 5 8 8 1.1.3 监测评估技术 — 2 3 4 14 雨水花园填料渗透系数测试设备及关键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3 5 5 15 低影响开发设施效能评估技术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2 7 8 16 监测与模拟耦合的调蓄系统效能评估技术 昆明主城区污染物综合减排与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 7 9 17 低影响开发设施性能分析评价模型与技术 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 2 6 8 18 低影响开发设施削减径流污染性能评估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削减及径流调控技术研究 3 6 6 1.2 源头削减技术与设施 — 2 2 3 1.2.1 渗透技术 — 2 3 4 19 强化径流污染控制的渗透路面构建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3 6 6 20 路面地表径流促渗技术 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3 7 7 21 不透水下垫面径流处理技术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4 7 8 22 新型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路面结构和优化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3 7 8 23 透水路面促渗技术 合肥市滨湖新区低影响开发与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3 7 7 24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绿色渗透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2 7 7 25 组合式多介质渗滤净化树池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2 7 9 26 基于雨水冲击和水位变化的低影响开发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3 7 7 27 多孔基质植草沟技术 合肥市滨湖新区低影响开发与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3 7 7 28 山地城市面源污染迁移段控制集成技术 重庆两江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4 7 7 29 山地城市地表径流源区生物促渗减流技术 重庆两江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4 7 7 30 强化雨水渗透及净化的渗透浅沟构建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3 6 7 31 土壤增渗减排技术 河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4 7 8 1.2.2 滞蓄技术 — 2 3 4 32 绿色屋顶构建技术 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2 6 8 33 屋顶径流分流净化技术 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3 6 7 34 适用性绿色屋顶源头控污截流技术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4 8 9 35 绿色建筑小区雨水湿地径流控制技术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4 7 8 36 绿色建筑小区阶梯式绿地截缓径流技术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4 7 8 37 城市绿地多功能调蓄-滞留减排-水质保障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2 6 7 38 融雪剂自动弃流功能的生物滞留带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2 7 8 39 北方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技术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 2 6 6 40 同步脱氮除磷两相生物滞留技术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 2 6 7 41 花园式雨水集水与促渗技术 合肥市滨湖新区低影响开发与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3 7 7 42 城市暴雨径流与雨洪利用的雨水花园技术 缺水城市雨污水再生处理和不同途径用水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3 7 7 43 初期雨水生态滞留硅藻土快速处理技术 合肥市滨湖新区低影响开发与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3 7 7 1.2.3 利用技术 — 1 4 4 44 路面雨水集蓄净化利用系统与技术 缺水城市雨污水再生处理和不同途径用水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3 7 7 45 停车位雨水原位净化与回用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区域优化运行及城市面源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 1 6 7 1.3 过程控制技术与设施 — 2 2 3 1.3.1 分流技术 — 1 4 4 46 雨水径流时空分质收集处理技术 快速城市化新区水环境综合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2 6 7 47 无线广播式初期雨水弃流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3 7 7 48 合流制溢流分流控制装置与技术 重庆主城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4 7 7 49 合流制溢流污水末端综合处理技术 河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5 7 8 1.3.2 截污技术 — 2 4 4 50 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与关键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3 7 7 51 雨水口除污装置与应用技术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 2 7 7 52 基于新型雨水篦的道路雨水高效净化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区域优化运行及城市面源削减技术研究与示范 1 7 7 53 基于检查井的自动净化雨水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3 7 8 54 雨水检查井智能截污装置与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3 7 7 55 雨水管道旋流沉砂技术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2 7 7 56 初期雨水专管调蓄储存技术 城区水污染过程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 6 7 7 57 分流制排水系统末端漂浮介质过滤净化技术 河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 7 7 58 城市溢流污染及管道沉积物削减技术 巢湖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研究与综合示范 2 6 6 1.3.3 调蓄技术 — 2 3 4 59 合流制系统溢流量控制技术 合肥市南淝河水质提升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4 6 7 60 基于降雨特征的溢流污染控制调蓄池设计技术 昆明主城区污染物综合减排与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 8 9 61 基于水力模型的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方法与技术 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3 6 7 62 基于降雨特征的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技术 昆明主城区污染物综合减排与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 6 9 1.4 后端治理技术与设施 — 2 3 3 1.4.1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与装备 — 2 3 4 63 强化混凝沉淀过滤净化泵站雨水技术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 3 6 8 64 基于旋流分离及高密度澄清装备的初期雨水就地处理技术 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 2 7 7 65 初期雨水水力旋流-快速过滤技术 老城区水环境污染控制及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3 6 8 1.4.2 生态处理技术与装备 — 2 4 4 66 复合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与技术 缺水城市雨污水再生处理和不同途径用水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4 7 7 67 山地陡峭岸坡带梯级湿地净化技术 重庆主城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3 7 7 68 分流制排水系统末端渗蓄结合污染控制技术 河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4 8 8 69 三带系统生态缓冲带技术 重庆主城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3 7 8 70 多塘系统生态缓冲带技术 重庆主城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4 7 7 71 基于调蓄的雨水补给型景观水体水质保障技术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 4 7 7 72 城市面源污染净化与生态修复耦合技术 巢湖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研究与综合示范 4 7 7 -
[1] 郝学凯, 耿立馨. 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探讨[J]. 环境工程, 2016, 34(S1): 112-113. [2] 杨柳, 马克明, 郭青海, 等. 城市化对水体非点源污染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4, 25(6): 32-39. doi: 10.3321/j.issn:0250-3301.2004.06.007 [3] 刘云帆, 栗玉鸿, 孔烨, 等. 基于清污分流的丘陵地区城镇污水提质增效方法与实践[J]. 中国给水排水, 2021, 37(8): 107-113. [4] 孙永利.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内涵与思路[J]. 中国给水排水, 2020, 36(2): 1-6. [5] 刘龙严.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估及其在太湖流域的应用指导[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6] 王心, 姜琦, 魏东洋, 等. 水专项技术的分类及其就绪度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1): 69-74.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7.01.013 [7] 王方. 系统成熟度评估矩阵计算模型在机载制导武器研制中的应用[J]. 航空兵器, 2014(3): 59-63. doi: 10.3969/j.issn.1673-5048.2014.03.015 [8] MAGNAYE R B, SAUSER B J, RAMIREZ‐Marquez J E. System development planning using readiness levels in a cost of development minimization model[J]. Systems Engineering, 2010, 13(4): 311-323. [9] YIN H L, ZHAO Z C, WANG R Q, et al. Determination of urban runoff coefficient using time series inverse modeling[J].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7, 29(5): 898-901. doi: 10.1016/S1001-6058(16)60803-X [10] LIAO Z L, HE Y, HUANG F, et al. Analysis on LID for highly urbanized areas’ waterlogging control: demonstrated on the example of Caohejing in Shanghai[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68(12): 2559-2567. doi: 10.2166/wst.2013.523 [11] PENG H Q, LIU Y, WANG H W, et al. Urban stormwater forecasting model and drainage optimization based on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14): 1-11. [12] 熊丽君, 黄飞, 徐祖信, 等.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排水区域降雨及地表产流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1): 3659-3666. doi: 10.13287/j.1001-9332.201611.030 [13] 王文亮, 李俊奇, 车伍, 等. 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 30(24): 12-17. [14] 刘雷斌, 黄鸥, 郭磊, 等. 城市道路雨水口收水量研究[J]. 给水排水, 2016, 52(S1): 12-16. [15] 张显忠. 合肥市老城区初期雨水污染调蓄工程方案[J]. 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24): 10-13. doi: 10.3969/j.issn.1000-4602.2012.24.003 [16] 曾思育, 董欣.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实践[J]. 给水排水, 2015, 51(10): 1-3. doi: 10.3969/j.issn.1002-8471.2015.10.002 [17] 王晓昌, 王永坤, 任心欣, 等. 深圳市某体育中心低影响开发系统应用与模拟评估[J]. 给水排水, 2016, 52(5): 91-96. doi: 10.3969/j.issn.1002-8471.2016.05.020 [18] 佟举钢, 冯江, 郭婷. 昆明市合流污水调蓄池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 35(8): 34-38. [19] 许萍, 司帅, 张建强, 等. 深圳光明新区透水沥青道路与滞留带对径流水质水量控制效果研究[J]. 给水排水, 2015, 51(11): 64-69. doi: 10.3969/j.issn.1002-8471.2015.11.015 [20] 王贤萍. 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14): 33-35. [21] 段丙政, 赵建伟, 高勇, 等. 绿色屋顶对屋面径流污染的控制效应[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9): 57-59. doi: 10.3969/j.issn.1003-6504.2013.09.012 [22] 裔士刚, 王祥勇, 康威, 等. 改良型下凹绿地对小区雨水径流的调蓄净化效能[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33(5): 134-138. [23] 孔磊, 康威, 谭松明, 等. 绿色建筑小区阶梯式绿地设计与应用探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1): 90-93. [24] CHAI H X, SHEN S B, HU X B, et al. Effect of baffled water-holding garden system on disposal of rainwater for green building residential districts[J].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4, 52(13/14/15): 2717-2723. [25] 王晓璐. 快速城市化区域径流污染特征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5. [26] 朱红生. 城市道路初期雨水截流与处理技术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6. [27] 刘超, 李俊奇, 王淇, 等. 国内外截污雨水口专利技术发展及其展望[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 30(4): 1-6. [28] 熊家晴, 杜晨, 郑于聪, 等. 表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河水的净化[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11): 5167-5172. doi: 10.12030/j.cjee.20151106 [29] 邵知宇, 郑卓乐, 李霜, 等. 多功能雨水塘水位-流量曲线的构建及水力学原理[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33(9): 128-132. doi: 10.19853/j.zgjsps.1000-4602.2017.0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