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

万军, 于雷, 张培培, 王成新, 张南南.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J]. 环境保护科学,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引用本文: 万军, 于雷, 张培培, 王成新, 张南南.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J]. 环境保护科学,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Wan Jun, Yu Lei, Zhang Peipei, Wang Chengxin, Zhang Nannan. Delimit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and Practice[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Citation: Wan Jun, Yu Lei, Zhang Peipei, Wang Chengxin, Zhang Nannan. Delimit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and Practice[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

    作者简介: 万军(1975-),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生态评价。
  • 基金项目:

    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研究(1441400000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应急项目:"十三五"环境挑战及环境管理转型战略与政策研究(71441029)基金资助

  • 中图分类号: X321;F205

Delimit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and Practice

  • Fund Project:
  • 摘要: 基于近10年来我国城市(群)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实践经验,结合环境总体规划的探索,提出了一套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划分方法。首先,按照"识-评-落-合"的技术流程,划定城市生态功能红线。其次,通过识别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划定环境质量红线。第三,基于合理的模型方法计算大气环境、水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测算环境资源开发上限。最后,借助GIS软件实现这三条红线的空间叠加,综合划分出生态保护红线。上述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现有的各部门空间和资源管理制度能进行充分有序的衔接,可以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管理基础平台。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70
  • HTML全文浏览数:  670
  • PDF下载数:  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12-25
万军, 于雷, 张培培, 王成新, 张南南.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J]. 环境保护科学,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引用本文: 万军, 于雷, 张培培, 王成新, 张南南.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J]. 环境保护科学,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Wan Jun, Yu Lei, Zhang Peipei, Wang Chengxin, Zhang Nannan. Delimit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and Practice[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Citation: Wan Jun, Yu Lei, Zhang Peipei, Wang Chengxin, Zhang Nannan. Delimit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and Practice[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15, (1): 6-11,50.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5.01.003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践

    作者简介: 万军(1975-),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生态评价。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100012
基金项目:

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研究(1441400000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应急项目:"十三五"环境挑战及环境管理转型战略与政策研究(71441029)基金资助

摘要: 基于近10年来我国城市(群)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实践经验,结合环境总体规划的探索,提出了一套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划分方法。首先,按照"识-评-落-合"的技术流程,划定城市生态功能红线。其次,通过识别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划定环境质量红线。第三,基于合理的模型方法计算大气环境、水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测算环境资源开发上限。最后,借助GIS软件实现这三条红线的空间叠加,综合划分出生态保护红线。上述生态保护红线体系,与现有的各部门空间和资源管理制度能进行充分有序的衔接,可以作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管理基础平台。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