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对工农业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影响场地周边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1-3]。2014年国土资源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后,我国土壤污染程度之深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4]。目前,我国因关停并转迁企业带来的污染地块总数超过10万,对其中污染严重的场地进行土壤修复迫在眉睫。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给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任务和时间表[2]。
在修复模式方面,原位修复技术的应用所占比例逐年增加[5]。其中原位热脱附技术是一种通过加热土壤促使污染物挥发并对其进行集中处理的土壤修复方法[4],由于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及较短的修复周期等诸多优势,其土壤修复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6-9]。在欧美发达国家,原位热脱附技术已有30年的发展和运用历史,美国是原位热脱附技术研究和应用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国家,在1980~2012年期间,美国关于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的案例已有近200个[9],而我国的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应用起步较晚。依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常用的原位热脱附方法包括热传导、电阻加热以及蒸汽加热3种类型[9-12],其中热传导方法包括电加热热传导与燃气加热热传导。由于电阻加热(最高温度100~120 ℃)和蒸汽注射(最高至170 ℃)加热温度有限,而电加热热传导往往对电力功率要求高,相比之下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表现出升温温度高、污染物类型处理范围广且操作简便等诸多优势[9]。
在国内,已有的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应用案例多分布长三角地区[9, 11-12],且处理规模较小。考虑到国内南北方土壤性质的差异,系统描述了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在北方某典型焦化类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大规模工程应用,分析了工艺技术路线、加热井布设方式、二次污染防控、原位加热土壤升温以及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本研究可为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应用推广提供工程借鉴。
热强化气相抽提在典型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thermal enhanced vapor extraction in remediation of typical organic pollutants contaminated site
-
摘要: 阐述了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在北方某典型焦化厂重污染地块修复中的实际工程应用,对工艺设计、设备配置、加热井布置和加热运行策略进行了详述,分析了修复后特征污染物苯和苯并(a)芘的去除削减情况,同时描述了不同深度土壤的升温状况。结果表明,经过55 d的原位加热后,修复地块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温度350 ℃,修复后土壤中2种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和苯的含量分别低于0.50和0.92 mg/kg,其去除率皆>99%,满足修复目标要求。原位燃气热脱附技术表现出的加热快、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以及不涉及土壤开挖、转运等诸多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in situ gas thermal desorption (ISTD) in the remediation process of a typical site contaminated seriously by organic pollutants in a coking plant was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process design, device configuration, layout of heating well and the heating strategy. The removal performances of benzene and benzo (a) pyrene and the temperature rising status were analyzed after reme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target temperature (350 ℃) of the site reached the expected design after the heating for 55 days. The total removal rate was more than 99% for benzene (less than 0.50 mg/kg) and benzo (a) pyrene (less than 0.92 mg/kg),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mediation standard. Therefore, the technology of ISTD showed a great development prospect due to its marking advantages such as fast heating, excellent remediation effect, non-secondary pollution and exca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
表 1 土壤岩性及物化性质
层数 土壤名称 厚度/m pH 有机碳/% 渗透系/cm·s−1 土层特征 第1层 人工填土层 1.4~7.2 7.59~8.63 2.8~7.2 2.60×10−6 成分比较复杂,由炉灰、砖瓦块、钢渣、矿粉、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灰~杂色,稍湿~湿,松散 第2层 砂粉-粉粘层 0~2.4 7.88~8.82 2.6~3.4 4.12×10−6 冲积形成含少量小砾石,黄~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该层在场地分布不连续 第3层 卵石层 0~3.7 / 1.0~1.4 0.12 卵石层杂色,稍湿,密实,卵石层中夹有不连续的细砂、粘质粉土和砂质粉土,卵石粒径20~
80 mm,含量>60%,在场地范围内连续分布表 2 主要设备与耗材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1 加热井 768 口 2 抽提井 96 口 3 温度监测井 14 口 4 抽提风机 1 台 5 助燃风机 2 台 6 气液分离器 2 个 7 火炬 1 套 8 活性炭罐 2 个 9 油水分离器 1 个 表 3 尾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标注限值
mg·m−3 序号 检测项目 排放浓度 标准限值 1 苯并(a)芘 ND~0.17×10−3 0.3×10−3 2 苯 ND~0.036 1 3 甲苯 ND~0.553 10 4 NOx ND~17 100 5 CO 7~63.8 200 6 PM 1.1~3.2 10 7 SO2 ND~95 100 8 非甲烷总烃 1.47~11.2 50 表 4 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标准限值
mg·m−3 序号 检测项目 排放浓度 标准限值/ 1 色度(无量纲) 2~4 50 2 SS 6~16 400 3 COD 30~109 500 4 BOD5 11~31.6 300 5 石油类 0.32~0.84 10 6 NH3-N 0.3~32.8 45 7 苯 <0.5×10−3 0.5 8 苯并(a)芘 <0.02×10−3 0.03×10−3 表 5 地块污染物原始浓度
mg·kg−1 土层
深度/m苯浓度 苯并(a)芘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 1.15 <0.01 0.33 179 0.19 17.09 2 0.85 <0.01 0.21 133 0.04 13.99 3 10.10 <0.01 3.59 573 <0.02 73.13 4 84.60 <0.01 10.72 413 <0.02 72.99 5 4.45 <0.01 1.42 278 <0.02 25.29 表 6 修复后土壤中特征污染物含量
序号 样品 污染物浓度/mg·kg−1 序号 样品 污染物浓度/mg·kg−1 苯 苯并(a)芘 苯 苯并(a)芘 1 S1-1.5 0.42 0.30 24 S8-3.5 0.31 0.40 2 S1-3.5 0.36 0.20 25 S8-5 0.41 0.50 3 S1-5 0.61 0.30 26 S9-1.5 0.16 0.40 4 S2-1.5 0.34 0.50 27 S9-3.5 0.17 0.40 5 S2-3.5 0.45 0.50 28 S9-5 0.38 0.40 6 S2-5 0.48 0.40 29 S9-5-2 0.32 0.50 7 S3-1.5 0.32 0.40 30 S10-1.5 0.36 0.50 8 S3-3.5 0.16 0.50 31 S10-3.5 0.18 0.40 9 S3-5 0.54 0.50 32 S10-5 0.26 0.40 10 S4-1.5 0.55 0.50 33 S11-1.5-2 0.27 0.30 11 S4-3.5 0.68 0.50 34 S11-1.5 0.23 0.40 12 S4-3.5-2 0.72 0.40 35 S11-3.5 0.21 0.40 13 S4-5 0.58 0.50 36 S11-5 0.14 0.40 14 S5-1.5 0.92 0.40 37 S12-1.5 0.21 0.40 15 S5-3.5 0.62 0.40 38 S12-3.5 0.23 0.40 16 S5-5 0.29 0.30 39 S12-5 0.22 0.50 17 S6-1.5 0.73 0.40 40 S13-1.5 0.26 0.50 18 S6-3.5 0.5 0.40 41 S13-3.5-2 0.34 0.50 19 S6-5 0.38 0.40 42 S13-3.5 0.32 0.40 20 S7-1.5 0.37 0.40 43 S13-5 0.3 0.50 21 S7-3.5 0.42 0.40 44 S14-1.5 0.36 0.40 22 S7-5 0.26 0.40 45 S14-3.5 0.28 0.40 23 S8-1.5 0.28 0.50 46 S14-5 0.29 0.40 -
[1] 何睿, 杨勇, 梁文莲, 等. 苯系物污染土壤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21, 47(2): 167 − 171. [2] 李元杰, 王森杰, 张敏, 等.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3): 1185 − 1193.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8.03.047 [3] 郝丽虹, 张世晨, 武志花, 等. 低山丘陵区焦化厂土壤中PAHs空间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7): 2625 − 2631.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8.07.031 [4] 韩伟, 叶渊, 焦文涛, 等. 污染场地修复中原位热脱附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耦合联用的意义、效果及展望[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10): 2302 − 2310. doi: 10.12030/j.cjee.201906019 [5] 张学良, 廖朋辉, 李群, 等. 复杂有机物污染地块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18, 49(4): 993 − 1000. [6] 迟克宇, 李传维, 籍龙杰, 等. 原位电热脱附技术在某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9): 2049 − 2059. doi: 10.12030/j.cjee.201905110 [7] 王锦淮. 原位热脱附技术在某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试应用[J]. 化学世界, 2018, 59(3): 182 − 186. [8]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uperfund remedy report[R]. 17th. New York, 201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 原位热脱附(征求意见稿)[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20. [10] 孟祥帅, 庞然, 吴萌萌, 等. 某废弃焦化场地原位燃气热脱附污染排放及控制[J]. 环境工程, 2019, 37(11): 177 − 183. [11] 叶渊, 许学慧, 韩伟, 等. 热处理修复方式对污染土壤性质及生态功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1, 11(2): 371 − 377. doi: 10.12153/j.issn.1674-991X.20200134 [12] 张学良, 徐建, 李群, 等. 苏州某退役溶剂厂有机物污染场地燃气热脱附原位修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7): 2868 − 2875. [13] 杨宾, 李慧颖, 伍斌, 等. 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污染工程修复技术及应用[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3(1): 78 − 84.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3.01.014 [14] 王语林, 袁亮, 刘发强, 等. 吸收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 2020, 38(1): 21 − 27. [15] 马妍, 董彬彬, 徐东耀, 等. VOCs/SVOCs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及其在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6, 6(4): 391 − 396.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6.04.058 [16]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 11/501—2017[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7. [17]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 11/307—2013[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1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 25.3—2019[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9. [20] 邓一荣, 陆海建, 董敏刚, 等.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化工场地苯系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规律[J]. 环境科学, 2019, 40(12): 5615 − 5622. [21] 杨明星, 杨悦锁, 曹玉清, 等. 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3): 51 − 57. [22] 彭进进, 李琳, 郑川, 等. 某染料化工厂地块苯系物分布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 2021, 39(04): 187 − 194. [23] 张玉, 宋光卫, 刘海红, 等. 某大型化工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价[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1): 3408 − 3415.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6[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6. [25] LI D C, XU W F, MU Y, et al.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oil and simultaneous recovery of oil by fast pyrolysi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52(9): 5330 − 5338. doi: 10.1021/acs.est.7b03899 [26] VIDONISH J E, ZYGOURAKIS K, MASIELLO C A, et al. Thermal treatment of hydrocarbon-impacted soils: A review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remediation[J]. Engineering, 2016, 2(4): 426 − 437. doi: 10.1016/J.ENG.2016.04.005 [27] SONG W, VIDONISH J E, KAMATH R, et al. Pilot-scale pyrolytic remediation of crude-oil-contaminated soil in a continuously-fed reactor: Treatment intensity trade-off[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53(464): 2045 − 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