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KOSOY N, MARTINEZ-TUNA M, MURADIAN R, et al.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watersheds: insights fro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ases in central america[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3): 446 − 455.
|
[2] |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农田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评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 33(2): 104 − 113. doi: 10.11934/j.issn.1673-4831.2017.02.002
|
[3] |
陈进, 尹正杰.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科学问题与对策[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 38(2): 1 − 6. doi: 10.11988/ckyyb.20201094
|
[4] |
胡小飞, 傅春, 陈伏生, 等. 国内外生态补偿基础理论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11): 1395 − 1401.
|
[5] |
俞海. 中国生态补偿: 概念、问题类型与政策路径选择[J]. 中国软科学, 2008(6): 7 − 15.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08.06.002
|
[6] |
柳荻, 胡振通, 靳乐山. 生态保护补偿的分析框架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2018, 38(2): 380 − 392.
|
[7] |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
[8] |
李国平,刘生胜. 中国生态补偿40年: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6(6): 101 − 112. doi: DOI:10.15896/j.xjtuskxb.201806012.
|
[9] |
范明明, 李文军.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3): 130 − 137.
|
[10] |
蔡邦成, 温林泉, 陆根法.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 生态经济, 2005(1): 47 − 50. doi: 10.3969/j.issn.1671-4407.2005.01.011
|
[11] |
杜万平, 完善西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3): 121-122.
|
[12] |
丁振民, 姚顺波. 小尺度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模型设计及测度[J]. 资源科学, 2019, 41(12): 2182 − 2192. doi: 10.18402/resci.2019.12.03
|
[13] |
赖敏, 陈凤桂.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海洋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标准[J]. 生态学报, 2020, 40(6): 1901 − 1909.
|
[14] |
杨欣, 尚光引, 李研, 等. 农户农田生态补偿方式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户分化视角的实证[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10): 131 − 137.
|
[15] |
王彬彬, 李晓燕. 基于绿色农业的市场化直接补偿方式研究[J]. 农村经济, 2019(6): 1 − 7.
|
[16] |
杨欣, 蔡银莺. 国内外农田生态补偿的方式及其选择[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增2): 472 − 476.
|
[17] |
杨光明, 时岩钧. 基于演化博弈的长江三峡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19, 31(10): 2058 − 2068. doi: 10.16182/j.issn1004731x.joss.18-0380
|
[18] |
靳乐山, 左文娟, 李玉新, 等. 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估算—以贵阳鱼洞峡水库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2): 21 − 26.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04
|
[19] |
吴乐, 靳乐山. 贫困地区不同方式生态补偿减贫效果研究—以云南省两贫困县为例[J]. 农村经济, 2019(10): 70 − 77.
|
[20] |
曹鸿杰, 卢洪友, 祁毓. 分权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J]. 财经论丛, 2020(5): 21 − 31.
|
[21] |
缪小林, 赵一心.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 资金补偿还是制度激励?[J]. 财政研究, 2019(5): 17 − 32.
|
[22] |
CHEN C M. CiteSpace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7(3): 359 − 377.
|
[23] |
毛显强, 钟瑜, 张胜.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4): 40 − 43.
|
[24] |
吴晓青, 洪尚群, 段昌群, 等. 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1): 13 − 16. doi: 10.3969/j.issn.1004-8227.2003.01.004
|
[25] |
方斌, 王雪禅, 魏巧巧. 以土地利用为视角的农田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构建[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4(2): 98 − 104. doi: 10.3969/j.issn.1005-9369.2013.02.020
|
[26] |
程滨, 田仁生, 董战峰.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实践: 模式与评价[J]. 生态经济, 2012(4): 24 − 29. doi: 10.3969/j.issn.1671-4407.2012.04.004
|
[27] |
李文华, 李世东, 李芬, 等.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2): 13 − 18.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07.02.003
|
[28] |
熊鹰, 王克林, 汪朝辉.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J]. 农村生态环境, 2003(4): 10 − 13.
|
[29] |
戴茂华. 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探索[J]. 中国矿业, 2014, 23(2): 20 − 23. doi: 10.3969/j.issn.1004-4051.2014.02.005
|
[30] |
李晓光, 苗鸿, 郑华, 等. 机会成本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09, 29(9): 4875 − 4883.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9.09.034
|
[31] |
丁学东. 文献计量学基础[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
[32] |
唐文坚, 程冬兵.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 27(11): 94 − 97. doi: 10.3969/j.issn.1001-5485.2010.11.020
|
[33] |
张来章, 党维勤, 徐成. 水土保持补偿机制中存在问题及其建议与对策[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6): 184 − 188.
|
[34] |
胡续礼, 张旸, 杨树江, 等.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J]. 中国水土保持, 2007(4): 6 − 8. doi: 10.3969/j.issn.1000-0941.2007.04.003
|
[35] |
郭冬梅. 干旱地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未来学研究[J]. 生态经济, 2008(12): 88 − 91.
|
[36] |
穆赤·云登嘉措. 关于三江源区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问题的思考[J]. 青海社会科学, 2006(1): 48 − 50. doi: 10.3969/j.issn.1001-2338.2006.01.012
|
[37] |
高新才, 王云峰. 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市场化: 生态服务交易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 2010(6): 72 − 76. doi: 10.3969/j.issn.1006-2912.2010.06.014
|
[38] |
刘薇. 京津冀大气污染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5, 35(2): 64 − 650. doi: 10.3969/j.issn.1003-1154.2015.02.022
|
[39] |
刘娟, 刘守义. 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制度框架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5, 31(2): 108 − 111+167. do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5.02.020
|
[40] |
罗怀敬, 孔鹏志. 区域生态补偿中横向转移支付标准的量化研究[J]. 东岳论丛, 2015, 36(10): 117 − 121.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5.10.018
|
[41] |
余维祥.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J]. 学术论坛, 2014, 37(9): 6 − 8. doi: 10.3969/j.issn.1004-4434.2014.09.002
|
[42] |
李晓燕, 蔡军. 生态文明理念下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有偿化开发——基于构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5(3): 140 − 144.
|
[43] |
刘加林, 康娉娉, 朱强, 等. 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民族地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问题探讨[J]. 生态经济, 2016, 32(12): 177 − 181. doi: 10.3969/j.issn.1671-4407.2016.12.037
|
[44] |
肖建红, 王敏, 于庆东, 等. 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浙江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8): 1247 − 1255. doi: 10.11870/cjlyzyyhj201608011
|
[45] |
陈耀, 汪彬. 库区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突破——以三峡库区为例[J]. 西部论坛, 2016, 26(2): 81 − 89.
|
[46] |
朱烈夫, 殷浩栋, 张志涛, 等. 生态补偿有利于精准扶贫吗?——以三峡生态屏障建设区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2): 42 − 48. do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8.02.06
|
[47] |
田义超, 白晓永, 黄远林, 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50(11): 312 − 322.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19.11.035
|
[48] |
刘耕源, 杨青. 生态系统服务的三元价值理论及在大尺度生态补偿上的应用探讨[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1): 29 − 37. doi: 10.16868/j.cnki.1674-6252.2019.01.029
|
[49] |
夏云娇, 王俊华.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地方立法的特点和不足及其完善[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 27(2): 35 − 41. doi: 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20.02.005
|
[50] |
周小平, 董子千, 吕晓, 等. “双线”背景下城市生态空间补偿机制: 现实需求与理论模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33(10): 20 − 28.
|
[51] |
朱冬亮, 殷文梅. 贫困山区林业生态扶贫实践模式及比较评估[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7(4): 86 − 93. doi: 10.13501/j.cnki.42-1328/c.2019.04.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