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万辉,苏枞枞,赵宏德. 城市环境空气污染预报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科学,2010,3:9-11
[2] 聂邦胜.国内外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式介绍[J].海洋技术,2008,27(1):118-121
[3] 朱玉强.几种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对比分析[J].气象,2004,30(10):30-33
[4] 郭宇宏,高利军,吕爱华. 乌鲁木齐市典型的冬季环境空气重污染过程剖析[J]. 环境化学,2006,25(3):379-380
[5] 李琼,李福娇,叶艳翔, 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天气类型与污染潜势及污染浓度关系探讨[J]. 热带气象学报,1999,15(4):363-368
[6] 刘小红,洪钟祥,李家伦,等. 北京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3):231-236
[7] 杨德保,王式功,黄建国. 兰州市区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兰州大学学报,1994,30(1):132-136
[8] 刘兴中,严从路,牛玉琴,等. 南京大气高浓度污染的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气象科学,1992,12(1):107-112
[9] 廉丽姝, 高军靖, 束炯. 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济南、青岛市为例[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5(33):22-26
[10] 谢付莹,王自发,王喜全.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PM10污染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特征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5:584-594
[11] 周亚军,熊亚丽,肖伟军,等. 广州空气污染指数特征及其与地面气压型的关系[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1):93-99
[12] 王式功,杨德保,李腊平,等. 兰州城区冬半年冷锋活动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J],高原气象,1998,17(2):142-149
[13] 林祥明,林永登,冯宏芳,等. 利用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福州市空气质量预报[J],热带气象学报,2001,17(3):320-326
[14] 周丽,徐祥德,丁国安,等. 北京地区气溶胶PM2.5粒子浓度的相关因子及其估算模型[J].气象学报,2003,61( 6):761-768
[15]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气象出版社,1999:194-200
[16] 纪忠萍,罗森波,邝建新,等. 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预报[J].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574-581